当前位置:贵阳之窗 -> 国内

深耕乡村沃野 青春挺膺担当

发布时间:2024-08-01   来源:网络   阅读:1566

——笃行凉都·“青”注三农实践队

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,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,必须统筹乡村全面振兴。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,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,贵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笃行凉都·“青”注三农实践队师生9人于7月24日来到六盘水市水城区海坪街道开展产业、人才振兴调研活动,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。

以产业为基础,激发乡村发展“新引擎”。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。作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成效明显村,甘塘村党总支书记孔祥印带领实践队深入产业基地一探究竟。首先是甘塘村的特色花卉——百合,甘塘村借助自然环境的先天优势,加之专家带来的种植技巧和管护到位,种植出来的百合花品质优良,一经上市便销售而空,深获消费者青睐。甘塘村立足实际,以“产业兴、百姓富”为目标,构建“农户+致富带头人+村集体”模式,聚焦花卉产业,打造特色花卉品牌,完善产业链条,实现了花卉产业的快速发展。下一步孔祥印计划增加花卉品种、扩大种植规模。

队长在百合花种植基地采访孔祥印

此外,甘塘村还积极探索多元化种植,非洲菊、相思豆、向日葵、有机葡萄以及七色油菜花……不仅丰富了种植品类,还有效带动了村民增收致富。

孔祥印在大棚内观察葡萄长势

贵大师生与孔祥印在向日葵种植基地合影留恋

随后,实践队来到了康江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,创始人何西康分享了他的生猪养殖历程,面对前几年疫情带来的挑战,养殖团队积极应对,通过创新养殖模式,实现了养殖业的回暖。对于生态问题,何西康说:“养殖业的猪粪主要有三种用途,一是猪粪售卖到云南;二是作为养料运输到种植园基地;三是让附近农户将猪粪作为农业肥料拿去施肥,这对于农户和养殖场来说无异于是一举两得的好办法。”

实践队师生访谈何西康、孔祥印

以人才为关键,注入乡村发展“新活力”广袤乡村,是梦想扎根的沃土。海坪街道相关负责人员谈到海坪街道高度重视人才振兴,坚持精准引才、系统用才、用心留才的原则,壮大乡村振兴人才队伍。当地多数学生,尤其是受资助学生表示他们怀着赤子之心,渴望学成归来,以所学之长反哺故土,用青春和智慧绘就家乡的美好蓝图。

实践队访谈海坪街道办事处党工委副书记伍豪元、党政办主任陈国钧

实践队员采访调研阿娄社区大学生

为号召青年学子肩负起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任,实践队在甘塘村委会举办了“以人才振兴谱写乡村发展新篇章”主题的宣讲交流会。宣讲会上,实践队员剖析了中国现代化强国建设框架下的乡村振兴蓝图,重点讲述了产业、文化与人才振兴“三部曲”;与会者还分享了甘塘村过去与现在的鲜明对比:之前“一出大门就爬坡,山高坡陡浑水多;冬秋两季贵如油,夏季浑水涨满坡。”然而,在党总支书记孔祥印等杰出人才的带领下,甘塘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“家家都有自来水,户户门前通公路”,极大地改善了村民的生活条件。

实践队在甘塘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宣讲交流

同时,实践队队长结合自身的经历,鼓励甘塘村的大学生们回乡就业创业,利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为家乡发展贡献青春力量。加快实现乡村振兴,让乡村的群众生活得更加美好,是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。“广大青年回乡就业创业,不仅能够带动当地经济发展,还能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到乡村建设的大潮中来。”

队长在号召甘塘村青年为家乡发展做贡献

实践队与甘塘村村委人员、青年学子、村民合影留念

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,用眼睛记录乡村发展。教育不仅在课堂,更在基层一线、在田间地头。笃行凉都·“青”注三农小分队在实践磨砺中向上突破绽放,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篇章中建青春之功。(通讯员:袁玲花、林祺瑶、梁南心、陈宇宇、敖伦、陈喆、张廷兰)